10月20日,在蒙蒙细雨中,雅安市天全县仁义镇农户杨德军终于舒了一口气——自种的440吨稻谷全部完成了烘干,还有300多吨“住”进了雅安最大的烘干储存塔里。
烘干储存塔内可以存粮,塔外是烘干好准备打包运走的粮食。
今年秋收,恰逢一周阴雨天,他家的稻谷被打湿。这种情况,在被称为“雨城”的雅安并不罕见,更何况天全县更是雅安多雨之地。丰富的经验告诉他,若不及时处理,谷子就会沤在地里,发生霉变腐坏,直接影响大米品质。于是,他赶紧把湿谷子送到天全县粮食现代农业园区粮食加工中心烘干区。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些湿谷子被分批倒入烘干系统,像是开启了“过山车”之旅。湿稻谷先在12米的“提升机”里攀升,经过振动筛,去掉大杂质。顺着吸附力,稻谷来到关风器,其间的灰尘等小杂质,因重力不同而分离。
若遇上阴雨天,稻谷水分会增加。图为天全农民正在收稻。
随后,核心烘干环节反倒“温柔”了不少。烘干塔在恒温60℃的环境下,对稻谷多次循环烘干。这样能让稻谷逐渐变干爽,但也不会脆硬干裂。烘好后,黄灿灿的稻谷匀净地从出粮口倾泻而出。
烘干系统。
烘干能“抢时间”。谢乾坤是天全县沃土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今年9月中旬,他在朋友圈焦急地感叹:“秋雨何时是个尽头。”现在,合作社346.8吨稻谷也在这完成了烘干,还卖出了180多吨,努力为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多时间。
烘干可“存时间”。烘干储存塔内装入氮气,有效预防和杀灭虫害,可长期储存粮食。农民可选择合适时机售卖,减少市场价格走低的影响。
天全县粮食现代农业园区。
烘干设备逐渐完善,也让更多人有了扩种的勇气。“今年我们一共烘干了约800吨粮食,比去年增长约57%,烘干高峰期,8个储存塔被装得满满当当。”粮食加工区负责人、天全县黍丰农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双红介绍,增长点主要来自粮食规模化扩种。比如过去,杨德军只种10多亩地,种多了没地方晒谷子。遇上天气不好,房前屋后来回收晾、翻晒稻谷,耗神费力。现在他没了后顾之忧,和村民一起种1000亩地。
此外,机械让产品向标准化发展。当地农民说,现在判断谷子是否晒干,不用再“凭感觉”了。设备会在各环节5次检测稻谷含水量,将湿度控制在口感最佳的13.5%以内,各项指标参数有了标准。2025年9月,天全香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稻米在烘干时进行水分数据检测。
为保证当地粮食安全,2023年这套烘干系统落户被称为“天全米仓”的仁义镇,设备总投资近250万元。如何利用好设备其余11个月的空档期?园区设置了育苗区、观光区等,结合当地红军特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等设计研学路线,邀请游客感受“一颗种子的诞生”背后的农耕文化。目前,雅安全市共有12台烘干机,高峰期每天平均烘干量达118吨,目前已基本完成秋收,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