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江南,稻浪翻金。江苏镇江大地的广袤农村,110万亩水稻已逐步迈入成熟期,全市各地种粮大户们纷纷组织收割机下田抢收,吹响“三秋”大忙的号角。
与天争时 收割机奋战不停
10月22日下午,丹阳市访仙镇的一处农田,3台收割机在稻浪间穿梭,齿轮飞转间,饱满的稻穗顷刻间被卷入仓内,惊起数只麻雀从田间振翅飞远。农场负责人袁玉兴站在田埂上,指着身后的“金色海洋”笑道:“今年的稻子长势没话说,丰产是肯定的。”
今年,袁玉兴种植了1100亩水稻,其中40%是糯稻,60%是粳稻。10月22日是农场开镰的日子。“天公作美,我这里的收割时间比去年提早了一周!”
一边指挥着收割机的收割,一边查看着农用拖车中的载粮进度,农田边的袁玉兴十分忙碌。对于农场的秋忙规划,他早已熟稔在胸:“糯稻必须在3天内收完,粳稻最晚11月15日前全部归仓。”
就在机械轰鸣声中,距离收割地点不足1公里的烘干仓库里,稻谷已堆成小山。今年的产量更让老袁喜上眉梢:“糯稻湿粮亩产850公斤,烘干后能达675公斤。粳稻看着就好,预计要比去年每亩多收100公斤。”
说话间,烘干厂房内3台烘干机正隆隆运转。糯稻要烘36小时才能符合收购标准,所以农场的烘干机也将开启昼夜不停的工作模式。
连收带卖 新稻谷直供米厂
在20公里外的丹阳市吕城镇,曾伟林家庭农场的收割“战役”同样热火朝天。负责人曾伟林站在农田边,查看着收割机的收割进度。
“糯稻在10月12日尝试收了一天,但之后的持续阴雨天气阻断了收割的进度。22日天气放晴后,我就立即着手组织收割工作。”说话间,曾伟林弯腰捡起田埂边的一把没有割到的水稻,扔到收割机的云台边。
今年,曾伟林种植的是镇糯29和扬粳糯2号,品质优、产量足,今年干粮能卖到每公斤3元,比去年同期每公斤提高0.1元。目前,收割后的稻子已全部销售给了安徽的一家大米加工厂。
望着绵延的稻田,曾伟林盘算道:“连续干10天,11月5日前定要颗粒归仓!”
专家提醒 重丰收不忘抢种
根据农技推广部门预测,今年全市水稻平均亩产预计达608公斤,较去年亩产提高6公斤,预计能恢复到2023年水稻单产水平。根据秋收秋种工作安排,镇江市将力争在11月15日前完成水稻收割,11月20日前完成小麦播种,11月5日前结束油菜栽播,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目前,全市110万亩水稻已陆续开镰收割,众多种粮大户反映产量高、品质好,大家干劲十足。”市农技推广站站长钟志仁在收割现场向农户了解情况后表示,“针对前期天气不利影响,广大农户要抢抓当前有利天气,组织抓紧抢收、抢烘,确保11月15日前完成收割任务,确保颗粒归仓,让丰产变丰收。”同时,各地要抓紧组织小麦的抢种工作,坚持适墒、适期、适种、适深的原则,坚持精量匀播,为小麦一播全苗奠定基础。
夕阳西下,收割机挑灯夜战,在暮色中传来“交响”;“滴滴”的喇叭声中,农用卡车载着新稻在乡间公路往返奔驰;烘干机的轰鸣声中,谷香在厂房中弥漫……这便是大地在秋季写就的、最动人的浪漫诗篇。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