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在汨罗市桃林寺镇亦仁专业水稻合作社的烘干中心,大型批式循环谷物干燥机正忙着烘干今年收获的最后一茬稻谷。不多时,这些经过干燥、清理、过滤、筛选等多道程序的饱满谷粒,便通过履带源源不断掉入下方的拖拉机车斗,随即被作为国家储备粮运往附近粮站储藏。
“今年晚稻收成特别好,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产量。”合作社负责人吴安保介绍,经过当地高标准农田改造,自己种植的1800亩晚稻,去年平均每亩收获800斤-900斤稻谷,比前两年提升了5%左右。
吴安保表示,今年产量高,一方面得益于天气好,一方面也是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田间灌排设施更加完善,改造后农田地力进一步提升,水稻产量也因此明显增加,平均达到了1000斤左右,共收获了约900吨稻谷。按照今年的收购价出售以后,总收入达到了266.4万元。
近年来,汨罗市委、市政府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改大田”,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率,最大程度发挥农田效益。2023年全市“改田”面积约6.04万亩,粮食总产量预计 41.2 万吨,相比去年增加 0.7万吨,涨幅 1.7%。其中晚稻预计产量 14.45 万吨,较上年产量增加 2.76 万吨,有效提升粮食单产水平,保持粮食产量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