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25元一斤的废料到约合47元一袋(400克)的精装商品,稻谷壳如何在侨商和乡亲的手里“翻了身”?
严云飞是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包王村的村书记。2023年,包王村开展稻米全产业链项目,严云飞正苦于稻米加工碎米率较高的问题。恰逢杨耀忠从德国回乡,两人便聊了起来。
“你们怎样处理碎米、稻谷壳这些废料?”杨耀忠的随口一问按下了合作的“开关”。
在欧洲,稻谷壳可用作有机肥料、房屋保温材料以及宠物窝的填充物。但在包王村,大量稻谷壳被当做废料处理,一小部分则是卖给山上的农户为毛竹“盖被”,让其提前出笋。
海外有需求,村内有“产量”,两人便思索如何将村里的稻谷壳出口至欧洲。
向嘉兴海关咨询后,严云飞了解到当地没有经办出口稻谷壳的案例。“工作人员觉得如果办成了对村子来讲是件好事,所以和我们一起跑了很多趟去做检测和认证。”严云飞说。
经过三个多月的咨询、检测和手续办理,第一批稻谷壳成功运到了德国的仓库。产品在亚马逊上线后的第二天就出单了。
仓库工人正在将稻谷壳装车。受访者供图
“起初,大家都没想到稻谷壳能卖出去,还为村里创收。”杨耀忠说,当前购买者以散客为主,分布在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成交额约7万元。他正在追踪客户的复购率以及使用途径,调整后续的产品规划。
杨耀忠还尝试在德国家中的壁炉内将稻谷壳碳化,并发到网上售卖。碳化稻谷壳可作为有机肥料,帮助农作物生长。由于国内负责运输出口的企业还未获得有关资质,碳化稻谷壳并未包含在第一批货物内。
“不卖卖看怎么知道市场有多少、该如何定价?”杨耀忠说,如果市场不错,就联系国内的企业申请相关资质,将碳化稻谷壳一并出口。除了碳化稻谷壳,杨耀忠希望后续能开发更多稻谷壳制品,让废料再次“身价翻倍”。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