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育种促农业强国,“太空大米”助乡村振兴。4月22日上午,中原农谷太空大米品牌推广座谈会在河南中原农谷管理委员会召开。中原农谷管委会副主任李军安主持会议,新乡市农高中心副主任袁合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0年5月5日18时,搭载的水稻种随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20年5月8日13时49分,在东风着陆场回收,6月18日,遨游太空归来的水稻在土壤肥沃、呈弱碱性并有黄河水滋养的“中国第一米”发源地的原武镇“安了家”。在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新乡市农科院水稻种植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多年的培育和优选,由500粒发展为如今的50亩、100亩。经过重力、磁场、辐射等因素诱变的种子与优越的生产环境相结合,使太空大米较常规大米相比产量、品质、抗病性明显增强,且锌和硒含量更高,米质晶莹透亮,口感软糯香甜,成熟期的稻穗发黄发亮、籽粒饱满,产量较常规水稻高15%左右。
座谈会上,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原武镇党委书记李海涛介绍了镇情、水稻种植及太空大米情况;与会人员围绕太空大米品牌定位、市场推广策略、产品特色挖掘等多个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创新性、可行性方案,也达成一致意见。 一要凝聚共识,以“太空育种”擦亮品牌科技底色。依托中原研究中心及科研院所资源,为品牌提供“硬核科技支撑”;健全育种、种植、加工全链条技术规范,推动“太空基因”转化为可量化品质优势。二要整合资源,以“全链协同”放大品牌市场价值。发挥资本效能,布局太空大米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价值;统筹媒体资源,以“一粒种子的太空之旅”为主线,塑造独特品牌IP;创新“农业+文旅”模式,打造“可观赏、可互动、可传播”的品牌体验场景,推动产业多维融合升级。三要强化保障,以“政策护航”夯实品牌发展根基。建立“品牌共建联席会议”机制,完善部门联动、政企协作推进机制,确保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和人才支撑同向发力,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研护航”良好格局。 中原农谷太空大米品牌不仅是原武镇的特色名片,更是中原农谷彰显科技实力、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