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生产大体上可划分为南北两大稻区:按秦岭—淮河一线分界,南方稻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市、自治区),以及陕西和河南南部,以种植籼稻为主,籼稻和粳稻并存;北方稻区包括: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山东、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以及陕西和河南中、北部,基本上种植粳稻。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水稻生产以南方稻区为主,稻谷产销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南粮北调”。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南方水稻生产在全国的比重下降,北方水稻生产呈增长趋势,全国水稻生产中心逐步北移。由于粳稻单产水平高于春小麦,东北地区的粳稻种植发展迅速,替代了传统的春小麦种植。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当地的粳稻产量水平,也奠定了东北地区粳稻生产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目前我国粳稻生产在水稻中基本上占1/3,而东北地区粳稻产量已经超过全国粳稻产量的50%。
粳稻的耐低温性和耐弱光性优于籼稻,适合在我国北方种植。目前,粳稻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依据粳稻分布地区的自然禀赋和地理区位,我国粳稻生产地区主要分为东北粳稻生产区、华北黄淮粳稻生产区、西北粳稻生产区、华东地区长江中下游粳稻生产区和西南地区粳稻生产区。
粳米产量及区域分布
近几年,我国粳米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8年我国粳稻产量为7000万吨,较2010年增加约1200万吨。近十年来,受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以及托市收购政策推动,我国粳稻播种面积和单产均有明显提高。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