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数字科技 . 永红展业集团旗下展会

聚焦粮油

你吃别人家大米了?中国这个省的粮食自给率竟然高达 600%?

2023-07-14
你可能真吃了

最近,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张中国各省粮食自给率的图,根据图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各省粮食自给率,整体上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东北最高,东南最低。

这粮食自给率也就是当年粮食产量占当年粮食消费量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安全水平。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在 100% 以上,就是完全自给;在 95% — 100% 之间,属于基本自给;在 90%-95% 之间,是可以接受的粮食安全水平;一旦小于 90%,粮食供求的风险就会增大。

而从数据上看,我国只有一半数量的省级行政区粮食自给率超过 100%,还有不少的省份的粮食自给率低于 50%,看来这个情况是不容乐观啊。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自给率最高的第一梯队中,黑龙江排名第一,达到了 617%,其次是吉林、内蒙古,达到 400%。

这些地方之所以粮食自给率高,首先就是因为可耕地面积大。

咱们先看黑龙江,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黑龙江省耕地总面积为 2.579 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13%,约占该省国土调查总面积的 37%。

其中典型黑土耕地面积 1.56 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 56.1%。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级 3.46 等,高出东北黑土区 0.13 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 36.2 克 / 千克;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地块耕层厚度平均达到 30 厘米以上。

从这儿你就能看出,这黑龙江凭一己之力,就占了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一成还多,而且耕地土质又好,名不虚传的黑土地非常适合庄稼生长,所以稳坐产粮头把交椅毫无异议。

再看吉林,同样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吉林省现有耕地 1.12 亿亩,面积排在全国第四位,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5.86%。

位于我国黑土地核心区的吉林省,作为一半的山地丘陵 + 草原 + 大片农田组成的省份,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也就不意外了。

提到内蒙古,很多人的印象都是风吹草低现牛羊,最多的地方应该是草原才对,而实际上,内蒙古是全国耕地保有量过亿亩的 4 个省区之一,耕地面积 1.73 亿亩。

▲内蒙古河套地区农田

内蒙古广袤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嫩江右岸、河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尤其是通辽、呼伦贝尔、赤峰和兴安盟东部四盟市耕地面积较大,能占到全区耕地的 66%。

由于这三个省份的地形比较平坦,稍加改造就可以耕种,不用像西南地区一样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改造成梯田,大块连片的耕地非常适合推进机械化,所以,就有了成为粮食产量大户的基础。

除了耕地面积大,这三个地方的气候也比较适宜种庄稼。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受蒙古高原冷气团影响,冬天非常冷,但是毕竟还是温带季风气候,到了夏天,受副高压的影响,不但温度比较高,降水量也不小,属于雨热同期。

这使得除了东三盟等部分半干旱区域,其他地区的降水量在 500mm 以上辽宁丘陵地有的会有 1000mm,这样的雨量不但足够作物生长,还让东北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虽说全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但东北确实是个例外,起源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的大小河流在平原上形成密布的河网。

像黑龙江的支流松花江的流域面积就高达 50 多万平方公里,径流量比黄河都大,而黑龙江流域面积更是达到 185 万平方公里,比长江还大,这种天然的灌溉系统让东北种植水稻成为可能。

而且温带季风气候使得东北除了黑龙江北部地区的无霜期只有 100 天左右,绝大部分地区的无霜期都会在 120-200 天之间。

而水稻的生产周期在 110 天左右,在无霜期内只要能满足用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而在东北 100 多天的无霜期足够水稻完成一个生长周期了。

对于农作物生长的温度,东北地区也能满足,水稻是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在≥ 10 ℃积温 2000-4500 ℃的地方,一般适合种一季稻,4500-7000 ℃的地方适合种两季稻。

除了黑龙江部分地区,其他地区有效积温都能达到 2000 ℃以上,辽宁部分地区甚至有 3000 ℃,这就足以满足早熟、中晚熟粮食品种的生长要求了。

除此之外,这三个地方的人口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还是少很多,据 2022 年数据统计,黑龙江常住人口 3099 万人,吉林省常住人口 2347.7 万人,内蒙古常驻人口 2401.2 万人,人均耕地水平要远高于全国 0.007 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

地多,粮丰,人少,这么一算下来,这三个省份的粮食自给率自然就上去了。

咱们再看看粮食自给率最低的梯队,北京排名倒数第一,只有 4.3%,需要河北支援才能有饭吃,上海也只有 9.4%,排名倒数第二,然后就是浙江、广东、福建。

北京、上海这俩直辖市咱就不说了,人口密度和数量就已经决定了这两个地方粮食自给率就不可能高的了,咱还是看浙江、广东和福建吧。

按说这三个地方都在南方,尤其是浙江还是鱼米之乡,以前那产的粮食可是能往北运的,还有广东一般情况下水稻能一年两熟,也有的地区一年三熟,怎么还落到要靠别的省份给粮了呢?

其实吧,从经济状况就能看出来,这些粮食自给率不足的省份是不是经济都挺发达的,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粮食产量越少?

这主要是因为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工业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越发达,一方面很多土地要用于非农业用途,另一方面种粮的经济效益没有其他经济作物高,所以很多农民都会拿农田来种一些蔬菜、花卉、水果之类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或者干脆用来养鱼,这一点在珠三角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而且,这三个省份本身境内也多山,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并不大,像广东沿海沿岸平原都不多,粤北主要是山地,面积最大的珠三角平原也才 1.1 万平方公里,还有很大一片地方要用来做大湾区经济区。

福建最大的漳州平原更小,才 566 平方公里,山地比广东境内还多,浙江的杭嘉湖、宁绍、温黄三大平原加起来也就 1.48 万平方公里,还得承担浙江主要经济区的使命。

这样一来,他们的耕地自然就少得可怜了,像号称 " 八山一水一分田 " 的福建,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普查显示,耕地面积只有 1397.99 万亩,仅占其面积的 7.5%。

广东的耕地面积为 2852.87 万亩,占其面积的 10.56%,浙江的耕地面积为 1935.70 万亩,占其面积的 12.2%,且不说绝对面积跟黑龙江、吉林、内蒙比不了,这耕地占比就差了不少。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气候再好,也招不住地少啊!而且,各地区的粮食自给率除了跟粮食产量有关之外,人口的多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而且这三个省份由于经济发达,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口,像广东常住人口截至 2022 年末时有 1.27 亿人,全国第一,去年全省出生 105.2 万人,连续三年成为全国唯一出生人口超 100 万的省份。

同期,浙江省常住人口为 6577 万人,福建省常住人口为 4188 万人,这么算下来,广东人均 0.22 亩耕地,浙江人均 0.29 亩耕地,福建人均 0.33 亩耕地,远低于全国 1.5 亩左右的人均耕地面积。

不光是人直接消耗,这些省份还有大量的粮食加工企业,你可以好好看看经常吃的薯片、饼干、锅巴,还有喝的酒之类,是不是很多都来自于这三个省份。

这些食品加工企业对粮食的消耗量也是非常大的,这类产业发达也就意味着每年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所以这几个省份的粮食自给率不足也就顺理成章了。

按照最简单的经验估计法,粮食自给率 = 粮食总产量 /(常住人口 × 400 公斤),自给率明显地超过 100% 的省份为主产区,自给率大约为 100% 的省份为平衡区,自给率明显地小于 100% 的省份为主销区。

这么算下来的话,全国有 18 个省份的自给率大于 100%,东北区粮食供给有余,冀鲁豫区、长江区和部分西南区省份供给平衡略有剩余,东南区、京津区、青藏区和西南区供给不足。

但这个划分标准也不绝对,像粮食自给率超过 100% 的宁夏、新疆和甘肃,只是因为他们人口较少,在粮食总产量很低的情况下仍然具有比较高的粮食自给率,所以,他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主产区,只有其余的 15 个省份才算得上是实际供给有余的粮食主产区。

在过去的 30 年里,曾经肥沃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蜕变成了现代的工业城,而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则承担起了粮食主产区的重任。

现在全国粮食产量前十的省份是以中部地区和北方地区为主,其中,东北区、冀鲁豫区在全国粮食安全保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东南区、京津区供求失衡则日益严重,自给能力不断下降,这些高度城镇化、工业化、人口大量涌入的地方,需要大量调入来自东北等地的粮食,而这种分化最终导致了曾经的 " 南粮北运 " 转变成为 " 北粮南运 "。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这个 " 各省市的粮食自给率 " 本身是一个伪命题,我国的国民经济搞得就是全国一盘棋,各省份的实际情况、发展策略和任务也不尽相同。

在 50 年代末与 60 年代初,全国粮食产量从 1959 年开始下降,到 1966 年才恢复到 1958 年的水平,导致粮食供应紧张,山东、河南、甘肃、山西和陕西在当时都是粮食调入省份。

而南方只有福建一省转变为需要粮食调入,期间南方共向北方调出粮食 1727.9 万吨,年均 172.9 万吨,那个时候南粮北运就是为了支撑住北方的工业。

到如今,这些粮食自给率低的区域,因为其地理、面积等因素导致确实无法深耕农业,但是他们通过全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同样也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

所以,他们受益其他区域源源不断提供的农工产品保障,也正如当年的南粮北调,都是各省份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而被国家托底劣势的结果。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

  • 时间:2026年5月26-28日
  • 地点:待定
  • 今天距"优质大米发展网【官方网站】第十六届RICE中国大米展【官网】优质大米展【官网】大米展【官网】"开幕还有
推荐文章